新闻中心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聚焦> 正文

《扬子晚报》:让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发布时间:2015-03-13 浏览量: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大学校长袁寿其(右),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缪协兴(左)在新华报业全媒体全国两会直播室。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提升质量”,那么,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高校教育的始终,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光明日报》记者郑晋鸣

  嘉宾

  袁寿其: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大学校长

  缪协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

  主持人:

  郑晋鸣:光明日报江苏记者站站长、高级记者

  主持人:今年两会,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提升质量”,完全契合当前人们对人才的要求和期盼。今天把两位嘉宾请来,主要是请你们谈谈如何使“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袁寿其:这几年,在课堂教学方面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一些讲得好的优秀教师,请他们做示范。在教学方法上,怎么样顺应90后年轻人的接受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方式讲给他们听,而不是生搬硬套地照本宣科也非常重要。学校还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及时推送一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表现突出的典型人物与典型事例,让大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主持人:缪校长,您是长期从事艰苦行业教学工作的,一年有三分之一时间在煤矿井底下。使你的学生能够下到矿井底下去,靠的是什么?

  缪协兴:煤矿工程需要大量时间下井,只有了解井下的情况才能解决问题。所有学生都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事艰苦行业的人这方面要更加扎实一点。我始终认为大学是培养学生准确掌握辨别是非、学会正确思考的地方。

  主持人:袁校长,现在不少学生不爱听“两课”,上两课的时候干自己的事。你怎么看这个问题,为什么学生不爱听?

  袁寿其:这个现象在高校确实存在。我分析可能有这么一些原因:第一,两课的教材是系统化的内容,理论性比较强,跟学生接受习惯有差距。第二可能是讲课教师没有讲好,没有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实际上内容都很好。

  主持人:现在高校中间有这么一种看法,就是国外高校培养的中国学生更爱国,而我们自己培养的学生,没有那种刻骨铭心的爱国。缪校长你是怎么看的?

  缪协兴:我们在国内所见到的是部分体制缺陷,比如说一些人认为腐败现象比较严重。在国外的孩子,他们从心底里面希望国家强大,在国外的华人能够少受歧视,深切地体会到国家强大的重要性。我们强调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这些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要实实在在地让他们体会到。我讲一个比较现实的例子。我孩子在哈佛上学,本科学的物理学。哈佛有一个物理学非常有名的教授,孩子跟他去商量,就说导师我们跟你学习。这个老师居然说,我不跟你大陆的学生交流,这对孩子是一个打击,更加激发了他的爱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