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聚焦> 正文

中国江苏网:坚持四个导向,纵深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发布时间:2021-10-18 浏览量: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江苏大学作为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坚持四个导向,积极谋划新时代“三全育人”新体系、新格局、新思路,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构建更高水平的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育人导向,强化机制建设

一是建立统一领导机制。学校党政高度重视“三全育人”工作,将其作为事业发展的“三根支柱”之一,成立了“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和12个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组长,工作组按照十大育人体系设立,建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校内外各方积极参与”的一体化协同育人体系。

二是建立协调沟通机制。两次召开全校范围“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进会,定期开展月度汇报会等。成立“三全育人”创新发展中心,搭建育人协同联动平台,加强组织运作协调,定期召开协调会、工作小组会、调研会等,明确分工与合作,统筹推进“三全育人”相关制度拟定、过程协调、监督考核和成果验收。

三是建立责任落实机制。出台《江苏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方案》《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加快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等系列制度,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明确了总体目标、总体要求和施工图,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工作遵循。制定任务分工表,明确任务举措271条,推动各条线围绕任务分工,出台“十大育人”相关建设方案及推进落实文件,制定具体措施,明确工作职责,落实育人责任,推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实。

坚持示范导向,强化优势特色

一是实施综合育人示范工程。校党委书记担任学业导师,开设信仰公开课;校长主讲“科学前沿”专业第一课,率先发挥育人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一批“三全育人”平台、实践基地和精品项目,打造一批有广泛影响力的“三全育人”文化品牌、先进典型和特色案例。培育建设“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学院、示范专业、示范研究生导师团队、管理服务示范岗、辅导员工作室、“一院一品”等示范项目,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和育人的深度、效度、广度。

二是实施素质全面提升工程。依托菁英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卓越学院、金山英才班、“一带一路”国际人才学院,形成了精英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卓越人才、金山英才、国际化人才培养示范高地。建设学业指导与发展中心,开发建设素质类课程群,拓展完善素质类培训项目,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施学生国际化质量提升计划,每年投入500万元,建设70余个项目,资助3000余名学生赴海外学习交流,提升学生国际交流能力。

三是实施知农爱农人才特色培养工程。成立农业工程学院、五大涉农研究院等,将知农爱农情怀和强农兴农使命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以涉农院士讲坛、中国农机文化展示馆等为载体的涉农情怀教育格局。出台《江苏大学新农科新工科融合建设方案》,建成江苏大学北京、南京研究生院,实施涉农新生奖学金项目,牵头举办第六届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国际创新大赛,着力培养知农爱农高层次人才。

坚持改革导向,强化体系构建

一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充分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课程思政教育中创立新思路、创建新途径。以系(教研室)政治学习和教学研讨为主要平台,设立课程思政示范课149门,通过专家报告、专题讲座、教学沙龙等多元化途径,牢固确立教师育人担当意识。通过开展课程思政线上、线下及混合式教学竞赛、课程思政方案设计遴选、各类课程讲座等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围绕“江大特色”深入开展教学活动,先后涌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四题化”(课题、话题、问题、专题)教学法、廉洁教育进课堂等特色教学法,课程育人效果不断提升。

二是完善实践育人平台。注重实践育人平台建设,全面建成国家、省、校、院四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体系,开发海外社会实践项目群,倾力打造研究生支教团优秀项目、苏北振兴优秀试点等实践育人品牌,构建完善“六爱心”志愿服务体系,引导全校师生积极将科学研究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不断增强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依托特色行业、龙头企业和高水平科研机构,打造“政校企所”协同、“学研创用”互促的“国-省-校三阶梯”协同育人实践平台,建成省级研究生工作站583个、校级研究生实践基地817个,获评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38个、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个。

三是深化评价体系改革。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制定“三全育人”考核指标体系和专项监督文件,将“三全育人”纳入学校综合考核、专项督查和党委巡察内容,与各单位年终绩效分配挂钩,督促落实育人育才主体责任。完善教书育人评价机制,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全面实施以综合评价为基础的“优秀代表性成果评价”,破除“五唯”痼疾,开展师德专项教育,将“三全育人”、师德师风建设纳入教师职称评定要求,教育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成为学生为学、为人、为事示范的大先生,树立鲜明的育人导向。

坚持合力导向,强化多元协同

一是聚焦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全员+育人”。打造专业课教师、学业导师、创新实践导师“三师一体”的全员师资育人平台。构建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以新老结对、教学观摩、培训研讨、试讲考核、讲课竞赛为关键环节的“一心五环”素质教育类课程教师培养体系。增强思政课教师引育力度,实施思政专项博士计划,完善青年思政课教师助理教学制;畅通辅导员岗位职级、职员、职称、职务“四大聘任”通道;大力推行学业导师制,每学年选聘1300名优秀教师担任学业导师,实现本科生全覆盖;切实发挥关工委及管理、后勤队伍育人作用,探索打造校内外协同育人共同体。

二是突出课堂主渠道作用,推进“课程+育人”。落实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思政课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形成了学校党委书记为新生上思政第一课、校长为毕业生上思政最后一课的思政教育闭环;实施思政“金课”计划,推进“课堂+讲堂”教学改革,不断创新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依托周恩来纪念馆等红色革命基地,构建思政教育“第二课堂”,加强“四史”教育,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

三是发挥支部思想引领,打造“支部+育人”。大力发挥党支部“双带头人”育人样板田作用,实施“校-院-支部”三级党建书记项目育人制度,学校党委书记、二级党组织书记、党支部书记带头“挂帅”,把“书记项目”作为育人责任田,充分挖掘党组织育人思政元素。学校共确立“书记项目”300余个,获得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教育部第二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等荣誉。

文章来源:中国江苏网 2021年10月18日

文章链接:https://m.jschina.com.cn/v3/waparticles/822f093eb63c496fa640090fd4509145/X4DH4BgMx982gbP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