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报告主题:油菜短生育期表型基因型鉴定与育种应用
专家姓名:朱杨
日期:2025-11-02 时间:15:30
地点:生命科学学院F609
主办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主讲简介:朱杨博士,主要从事功能基因作用机制解析,担任PageXi实验组课题组长、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获得国家级和省级青年人才项目资助。在 Nature Plants,Nature Communications (三篇),Plant Communications,Cold Spring Harbor Perspectives in Biolog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两篇),Plos Genetics,The Plant Journal 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其中Nature Plants 和 Nature Communications受到F1000专家点评。曾在国内外重要会议做专题报告。此外,朱杨博士为27个国际期刊审稿,并担任多个期刊青年编委。课题组在浙江大学“创新2030”设计育种计划支持下,以十字花科模式植物拟南芥和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油菜为研究对象,建立植物遗传和作物改良实验室,即 Plant Epi-Genomics and Crop Improvement (PegaXi, 沛阁希) Lab。研究专长:植物开花时间调控——油菜的短生育期调控;植物地上株型建成——油菜花序关节结构和形态的建成;植物耐寒性的机制—— 油菜苗期和花期抗寒机制。
主讲内容简介:为解决稻油轮作中的茬口矛盾,培育早熟、稳产、优质的油菜新品种至关重要,其关键在于挖掘短生育期的新种质和新基因。本研究针对稻油轮作茬口矛盾,通过GWAS分析300份甘蓝型油菜资源,鉴定出12个与花序建立早晚相关的位点。重点解析了BnaC3.LEAFY基因,其早花单倍型因内含子插入LINE转座子而上调表达,显著促进早花。该单倍型已成功应用于“浙大嘉油23”等新品种,实现早熟丰产。同时,结合无人机高通量表型与多组学分析,系统挖掘了初花、终花及角果成熟等关键阶段的遗传位点及单倍型,并通过功能验证明确了各基因作用。研究为油菜短生育期育种提供了新种质、基因资源及分子设计策略。
欢迎师生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