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由人才工作办公室、党委人才工作部(合署)牵头组织的我校第一期国家级后备人才培育交流系列活动在会议中心第二报告厅举行。
活动以“项目申报政策解析”为主题,特邀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施伟东教授担任指导专家。活动由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B类)获得者、能源研究院教授姜志锋主持。来自化学化工学院、农业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等单位的40余名青年人才参加研讨。


施伟东结合自身从化学基础研究向化工应用研究成功转型,并多次承担国家级项目的实战经验,进行了系统分享。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科研选题应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融入团队及学校优势学科发展方向;二是鼓励青年人才“走出去、请进来”,不仅要拓展国内国际合作,更要多参与高水平学术会议,学习项目答辩技巧,并积极从产业一线汲取真问题;三是强调团队建设的重要性,要善于整合校外导师、课题组骨干等资源,构建高效协作的科研队伍。最后就如何凝聚科研力量、坚定科研意志、提升项目申报信心提出具体建议。
互动环节,施伟东与青年人才围绕人才成长路径规划、项目申报学科代码的选择策略、研究方向应面向特色还是面向需求、科技成果如何转化等问题热烈讨论,并在交流中碰撞出低碳合成技术、激光电化学加工等学科交叉火花。
党委人才工作部部长、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黄婷介绍了学校开展国家级后备人才培育交流系列活动的初衷、活动规划以及对未来活动的期望,并鼓励青年人才积极参与,提升自身科研与项目申报能力。(人才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