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至9日,首届“话语、论辩与全球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镇江和北京两个会场线上线下同步举行。大会以“新时代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主题,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海内外数十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大会。
会议由江苏大学、外交学院、中国日报社21世纪报社共同主办,江苏大学话语、论辩与全球传播研究院,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
开幕式上,江苏大学校长颜晓红介绍了学校事业发展情况,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希望专家学者通过研讨会碰撞思想的火花、激发创新的灵感,为中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提高国际话语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外交学院院长徐坚希望会议能够为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贡献新时代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中国日报社21世纪报社总编辑曾庆锴希望各位学者将研究成果充分运用到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中,向世界展示一个可敬可亲可爱的中国。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总编辑常小玲表示,在未来,外研社将与全国高校携手,助力中国学者在国际传播学界发出独立声音、提升学术话语权。
在主旨报告中,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徐和建,江苏大学话语、论辩与全球传播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论辩话语理论顶级专家阿姆斯特丹大学教授弗朗斯·范爱默伦,阿姆斯特丹大学教授巴特·哈尔森,外交学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喻国明,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施旭,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姜飞,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志洲,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熊明辉,外交学院英语与国际问题研究系系主任冉继军,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教授熊炜,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谢耘,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吴鹏作交流分享,为话语、论辩与全球传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带来了新启示。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国际传播视野下的外交话语”“语用论辩与话语分析”“国际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建构”“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议题进行了主题讨论。
会议为发掘、涵养“话语、论辩与全球传播”领域的青年人才,还专门设立了青年论坛。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的近30名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围绕“外交话语与论辩”“中国方案全球传播”“中国国家形象的跨文化传播”“中国国家形象的话语建构”等主题进行了发言。(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