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至16日,由文学院(语言文化中心)主办、由江苏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和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协办的“文化遗产与空间叙事”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二届“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在我校举行。来自全国116所高校、科研机构及文化单位的2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开幕式上,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景全,江苏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艾卉,镇江市文广旅局副局长龚莉莉,“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发起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田兆元等出席会议并致辞。嘉宾一致认为,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明交流互鉴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指引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开幕式由文学院院长、语言文化中心主任任晓霏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赠书仪式,陕西省咸阳市民俗(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韩靖赠送一套《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故事·陕西卷·咸阳分卷》藏书、一幅国家级非遗陕西旬邑彩贴剪纸《灵蛇献瑞》)。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同步陈列部分非遗佳作,并邀请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参会者直观感受传统文化的匠心魅力。

会议邀请厦门大学彭兆荣、北京师范大学萧放、华东师范大学田兆元、东南大学季中扬、华中师范大学孙正国等十余位知名学者作主旨报告。内容涵盖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空间、中国非遗保护的成就与挑战、民俗谱系与传说转化、华侨文化遗产传播路径等前沿议题,为深入探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提供了积极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会议设置了20个分论坛,涵盖“非遗保护与传承”“数字技术与遗产创新”“民俗信仰与仪式空间”“景观叙事与旅游开发”“文学书写与空间建构”等多个研究方向。

会议特设青年学者论坛,71所高校的123名青年学者踊跃提交论文并参会,其中25位博士生、83位硕士生、15位本科生。青年学者论坛设立12个分会场,经过专家评审,最终评选出青年论坛奖35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20项。
会议还设置了“华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专题论坛,由江苏省归国华侨联合会江苏省侨联组织,凸显了侨务资源在文化传播中的独特作用;“数字时代:非遗创新与技术赋能”分论坛,聚焦AI、短视频、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文化遗产再现与传播中的应用,引发了广泛热烈的讨论。


闭幕式上,各分论坛代表分别汇报了各组的研讨情况及收获体会;举行了青年论坛奖颁奖仪式和“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会旗交接仪式。闭幕式由文学院党委书记曲云进主持。(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