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学校要闻> 正文

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数字化工作会议在校举办

发布时间:2025-07-07 浏览量:

7月4日至6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师教学培训基地与教育部大学物理课程群虚拟教研室联合主办,江苏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承办的2025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数字化工作会议暨大学物理课程群虚拟教研室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来自全国高校的88名专家学者及教育工作者参加会议,共同聚焦物理基础课程数字化建设。开幕式由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陈元平主持。

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派驻监察专员杜永春致开幕辞,指出本次会议的举办将为物理基础课程数字化建设搭建宝贵的交流平台。

教育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教授王青致辞,结合自身的研究与实践经验,深入分析了当前教育数字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鼓励与会专家学者积极投身到物理基础课程数字化建设的浪潮中,共同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

会上,王青、杜永春、南京邮电大学教授颜晓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施大宁分别为南京邮电大学、韶关学院、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高等教育分社四所共建高校教师代表授牌,标志着教育部大学物理课程群虚拟教研室的共建合作正式启动。杜永春为江苏大学实践教学基地、安徽省科大奥锐科技有限公司代表授牌。

会议期间,多位业界权威和知名学者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与前沿分享。王青以《从传统教学走向AI时代的教育》为题,深入剖析了数智时代课堂教学的变革方向,为参会者提供了前瞻性的思考;颜晓红分享了数字化教学的前沿议题,聚焦于教育创新;施大宁探讨了学为中心数智赋能——人工智能时代下教学模式变革,揭示了AI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前景;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胡其图以《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变革和新形态教材建设》为题,分析了教材与教学的协同创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张增明阐述了AI赋能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路径;清华大学教授魏斌展示了AI技术支持的大学物理课堂教学实践和探索的具体案例;南京大学教授吴小山分享了关于物理数智化教学的理解,强调了教学智慧化的核心原则;东北师范大学教授李金环提出加快物理教学由“智能”向“智慧”升级的战略思考;重庆大学教授刘安平探讨了物理实验教学与竞赛融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李晋斌以《大学物理智慧课程建设与创新教学实践》为题,详细介绍了智慧课程的最新发展和创新实践方法,提供了课程体系优化的系统方案;此外,中南大学教授龙孟秋介绍了大学物理课程AI交互式课件生成与科创融合教学实践的创新方法;大连海事大学教授张映辉分享了大学物理实验知识图谱建设与教学运用的实践经验;科大奥锐专家黄琛聚焦“数智物理,精准施教”的技术应用;江苏大学物理系教师谢铭从自身经历出发,讲述了参加全国大学物理实验创新竞赛的获奖经验,分享了创新实践的过程与策略。

会议设置了教育部大学物理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内部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围绕虚拟教研室推进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方法和路径展开了热烈讨论。虚拟教研室作为新时代教育创新的重要载体,对于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优化、推动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交流与合作,各高校共同探索了虚拟教研室建设的新模式、新路径,为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次会议积极响应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号召,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教育数字化的重要精神。会议的举办,彰显了与会的专家教师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坚定决心和积极行动,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物电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