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报告主题:(一)近世运河纪行组诗的文化特质解读——以汪元量、文天祥、瞿佑、谢肇淛为中心
(二)成长之路:青年教师如何教学科研
专家姓名:乔光辉
日期:2025-05-16 时间:09:30
地点:三江楼1706
主办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主讲简介:乔光辉,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原副院长、教授,博⼠⽣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明清小说戏曲图像研究”首席专家,兼任江苏省明清小说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红楼梦学会副会长等。出版专著3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6项,其专著《明代剪灯系列小说研究》、古籍整理《瞿佑全集校注》分别获2008年、2012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于2012年入选江苏省第六期“五个一批”人才。研究专长:中国古代文学与艺术、美学等。
主讲内容简介:空间决定着民众的生存方式。自隋以后,运河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水路交通要道,深深影响着历代民众的生活与精神状态。元初修建会通河,将运河“截弯取直”,大都与江南文化之融合更为直接。就运河纪行组诗的历时性而言,宋元之际的汪元量 《湖州歌》、文天祥《指南后录》,敏锐捕捉到时代之变化,其流露出的南北文化冲突与交融为近世运河纪行组诗奠定了基本模式。至明初瞿佑《乐全诗集》,其运河纪行更多地表现于群体中实现个人价值的家国情怀,则是南北文化精神圆融之文学呈现;再至谢肇淛以工部侍郎督治北河,其《北河纪余》构建出运河地理景观文学的初步形态。就运河纪行组诗的共时性而言,在文化地理学之属性、南北文化之对话与圆融、近世文人的生命负荷、家国同构的意象选择等领域,运河纪行组诗呈现出趋同性特征。其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运河纪行组诗的文化精神内核。
欢迎师生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