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聚焦> 正文

中国科学报:大学生创客的“半亩方塘”

发布时间:2019-01-10 浏览量:

玩中学、学中做、做中玩,在工作室中、大学生们因兴趣而聚,在创客平台上不仅想到而且做到。当一个个奇思妙想变成触手可及的实物,大学生也在项目中提升能力,在实战中探寻创新创业的契机。

■本报通讯员 吴奕 记者 温才妃

江苏大学跃然创客工作室中“原生态”十足:书桌上除了电脑和专业书,就是各种电路板、实验模型,理工男的“粗线条”可见一斑。仔细一瞧,又觉得有点意思,球形机器人、四旋翼小飞机、两轮平衡车、捡枣机器人、触摸感应流水灯……大学生亲手设计制作的模型只在此间,别无分店。

玩中学、学中做、做中玩,在工作室中,大学生们因兴趣而聚,在创客平台上不仅想到,而且做到。当一个个奇思妙想变成触手可及的实物,大学生也在项目中提升能力,在实战中探寻创新创业的契机。

为梦想提供平台

江苏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师沈跃是跃然工作室的创办人。谈及创建工作室的初衷,沈跃说因为在他读大学时,没有平台也没有经费支撑去实现自己的一些创新想法,所以,2015年,他自美国农业部农业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出站归国后,在母校创办了跃然创客工作室,为学生们创造创新的条件。

2015年10月,自动化2012级专业学生胡方圆、黄余和任燕强成为了跃然的第一批创客,在工作室搭建了变量喷雾实验平台。他们的任务是基于激光扫描采集作物形状以实现变量精准喷雾的目标,做滑台控制器。尽管从未接触过智能农业领域,而且在客户需求不断改变的情况下,学生们最终还是达到了相关的实验要求。

作为工作室的元老级人物,胡方圆除了上课外,几乎从早到晚都“驻扎”在工作室。“当你设计出一样东西,让它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动起来、跑起来,就很开心,更不会觉得累。”胡方圆说。

团队合作

现在,胡方圆、何思伟、龙友能三位研究生组成的“铁三角”成为了跃然工作室创客团队的核心。三人性格迥异,却彼此配合默契:胡方圆以“技术是想法的脊梁”为座右铭,专注于硬件设计,执着于将每一个电路板设计得够好用、够漂亮,在团队中主攻硬件设计;何思伟曾喜欢独立研究,被冠以“独行侠”的称号,但是为了给团队以支持,在研究生阶段将专业转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现在负责算法编程;电气工程学院篮球队队长是工作室成员龙友能的另一个身份,他既是篮球场上的“救火队员”也是团队的全能选手,但主要负责机械设计。

曾经有一次,与南通广益机电有限公司合作研发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时,沈跃提出了四轮独立电驱动的概念。但这一概念改变了农业机具的传统机械结构。为了试验最终效果如何,胡方圆等人着手进行模型车的制作,并最终证明独立电驱动的想法是可行的。不过,虽然实验室中模型车四轮驱动灵活、控制效果良好,但是到了田间进行实际操控演练时却问题不断。回想起当时的窘境,何思伟依然感觉有点崩溃,“我们去现场本是要解决一个问题的,结果问题还没解决,又接二连三地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团队一起思考、各自解决自己的问题所在,最终提出要尽可能地优化算法,并增加液压设备对机器加以限制,很快就解决了难题。2018年,在多方努力下,无人驾驶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正式实现了量产。

现在,工作室里也已经聚集了来自电气、计算机、机械和车辆等专业的学生,发展成由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组成的创新团队。

创意落地最开心

每个项目都离不开一个好的创意,曾参加过健身单车的龙友能曾提出,用电机代替健身铁块,让人们一边健身一边发电。

按照这一思路和以往的经验,在定制模型前,没有人测量电机尺寸,只是默认电机的四个固定孔是对称的,导致定做的两套模型直接报废。那次的错误让团队成员意识到:“这样的低级错误浪费了钱,更耽搁了团队的开发进程。”

随着经验的不断累积,工作室也有一些创意落地。比如,团队开发出一款以车为载体的MicroPython应用智能小车,为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电子设计爱好者提供编程模块,在操作小车的过程中学到电子设计专业知识,这也成为团队创意落地的最好寄托。

除了研究,团队小伙伴们的娱乐活动也充满了创意。每个周六下午,他们相约去学校图书馆后面的池塘玩遥控船、水上飞机。自己设计制作的小玩意儿,总是吸引不少同学的驻足讨论,这是属于理工男的简单快乐。

“从创意到创业,我们希望把自己的东西做出来,形成效益,毕业后养活自己的同时也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何思伟说。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9-01-10 第8版 校园)

文章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9/1/342560.shtm?id=342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