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至13日,第二届汽车行业人才培养院长论坛在镇江召开。论坛围绕产业重构下的学科改革与卓越工程师培养、面向产出的专业建设与推进路径、交叉融合下的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经验、产学研协同育人与创新创业机制探索与实践、卓越工程师产教协同育人等内容展开交流研讨。
本次论坛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人才评价工作委员会、江苏大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技术教育分会承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项昌乐,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院长丁荣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项目主任王之中,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出席会议。大会以线上线下形式召开,全程线上直播,吸引近7000人线上参与,来自于85所高校、31家企业,近300名代表现场参会。开幕式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会士,国家工程中心主任、江苏大学原副校长陈龙主持。
校长颜晓红致开幕辞,指出本次论坛以“交叉融合 面向未来”为主题,对于促进我国车辆工程学科建设、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助力汽车行业工程技术人员能力持续提升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江苏大学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借鉴兄弟院校的好做法和好经验,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为建设汽车强国和交通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付于武指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需要高校与企业共同参与,除基础理论、创新、工程方面的素质提升外,还要有学科交叉、融合思维的参与,通过协同合作、协同创新实现全要素、全生态链整合,赋能卓越工程师可持续发展,以适应新时代人才的需求。
论坛共设置1场全体大会、2场闭门会议、4场主题分会场、38个主旨报告,覆盖汽车产业人才培养热点话题。王之中以“需求牵引,问题导向——服务‘交通强国’建设”为题作会议开场报告。
项昌乐以“新时代车辆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为题发表主旨演讲,指出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创新型精英人才,构建车辆工程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体系,需要重点解决协同提升知识、素质与能力的问题,通过搭建贯通多学科知识的课程体系、注重创新能力的教学体系、践行专业认证标准的管理体系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体系推动新时代车辆工程创新人才培养。
丁荣军发表题为“智能运载装备 技术融合创新与人才协同培养”的主旨演讲,指出培养智能运载装备产业人才、推进产业技术升级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高校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打好基本功,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搭建多学科跨专业的知识体系、多模式多途径的培养机制、产学研多主体培养,通过技术融合创新与人才协同培养推动智能运载装备产业发展。
论坛后,丁荣军还应邀为汽车工程研究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师生作题为“全球科技创新与交通技术的发展”学术报告。(汽车工程研究院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