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聚焦> 正文

《中国教育报》:“寻药记”发现专业之用

发布时间:2015-03-30 浏览量:

        当归、虫草、艾叶、雪莲……近日,江苏大学药学院举办了一场药材展览,展出的300多种药材标本正是学生寒假返乡时寻找到的各地代表性药材。

  “寻药记”是江苏大学药学院为本院学生私人定制的假期作业。寻药的同时,大学生走进自然,观察乡变,他们发现父母老了,家乡美了,自己成熟了,而对药学专业也爱得更加深沉了。

  寻,需要发现的眼睛

  “我们老家哪有什么药材?要完成也太难了。”该校制药工程专业大二学生王东淑觉得这样的作业太“任性”。提出这一想法的药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正欣说,“寻药记”就是一个实践平台,助推大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自觉自动地让专业学习和实践活动联系起来。

  回到学校,宿舍里的小伙伴一聚,王东淑乐了:湖北的同学带来了艾叶,福建的同学带来了凉茶,东北的同学带来了人参,来自天津蓟县的她也带来了大山的馈赠——苦碟子,大家的此番寻访收获还真是不少。

  王东淑的家乡是山的世界,苦碟子对她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东西。小学每天放学后,她都会沿路挖着苦碟子,带回家做成凉拌菜吃,后来生活条件改善了,苦碟子逐渐淡出了她家的餐桌。这几年,村里招商引资进行了旅游开发,苦碟子又成了时新货,前来旅游的顾客总爱点上一份“大丰收”凉菜拼盘,苦碟子就是其中主要的食材。

  原先,王东淑只知道苦碟子可以食用,上网查了相关资料,才了解到它具备清热解毒消肿的功效,《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名医别录》等古代医书对其早有记载。“一直生活在大山中,却没有真正地了解大山。”通过苦碟子,王东淑学到了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她也发现,大山蕴藏着很多特色药材,而她只是缺乏了发现的眼睛,“大学生不能总是沉溺于网络,应该多走出去,用我们的眼睛去认知世界、关照自我”。

  访,一次自主学习的机会

  该校药物制剂专业大一学生买尔哈巴是最用心的寻药人,她收集的药材有:黑种草子、亚麻籽、鹰嘴豆、巴旦木等。这位热爱家乡的维族女孩家住新疆拜城县老虎台乡,最初的目标就是寻找具有新疆特色的传统药物,让更多的身边朋友了解新疆,了解维医。

  但最初,对家乡药材毫不知情的买尔哈巴一筹莫展,不得不求助在街上卖传统药物的老奶奶。老奶奶只会用维语称呼那些药材,为求准确,买尔哈巴去了乡卫生院,向医生请教药材的中文名称和具体功效,还去当地药材店一一求证。

  “没想到自己食用的大麦、巴旦木、鹰嘴豆竟然有很大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对人体有很多的好处。”寻访后,买尔哈巴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爸爸妈妈,别小看了自家做馕用的亚麻籽,它有改善炎症、降低胆固醇、减轻过敏反应等十多种功效,研磨后食用效果更好。

  寻访过程一波三折,买尔哈巴却觉得充满了乐趣,寻药让她走出了家门,自己寻找,自己研究,自己学习,自己体验。走街串巷的过程中,买尔哈巴发现,家乡更热闹了,建起了民族文化街,不仅有了传统餐厅、西式餐厅,火锅店也多了。她也了解到,鹰嘴豆、黑种草子等都是维吾尔族医生常用的传统药材,“传统的中医药材能否和维医药材结合、互通,”买尔哈巴说,这是她想弄清楚的一个问题。

  思,自然馈赠能否持续

  “都说冬虫夏草遍布西藏各地,其实,藏北地区的冬虫夏草更出名也更珍贵。”说起虫草,出身藏北安多县的康措禁不住有点自豪。

  康措学的是制药工程,定居拉萨的她为了寻药特意回老家安多待了两天,果然见着了牧民亲手挖采的冬虫夏草。和牧民聊天后康措才知道,去年挖到的虫草要比前年少了很多。牧民的感叹让康措深思,挖虫草也是件靠天吃饭的活。“大自然给予了人类这么多名贵药材,不能想采就采,适度开采、合理利用,才能把它们保护好。”康措说道。

  该校药物制剂专业大一女生马改玲对大自然的馈赠也尤为珍惜。夏天收割益母草,晾晒后卖给药店,是马改玲家的一项重要收入。所以,一提到家乡南阳的代表药材,马改玲就想到了益母草。她说,家乡的土地很神奇,盛产益母草这种草药植物,“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尽自己所能去保护自然环境,保持山清水秀,以孕育出更多美妙、神奇的草药”。

  看完“寻药记”展览后,江苏大学药学院院长徐希明说:“一个个药材标本各具特色,寻药确实让大学生了解了家乡的药材,加深了对专业的认知,也提升了大学生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