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聚焦> 正文

新华日报:2021年耒耜国际会议举行 众院士共议未来中国农业

发布时间:2021-05-12 浏览量:

面对资源短缺与人口增加,如何通过绿色发展提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4月底,2021年耒耜国际会议在江苏大学举行,康绍忠、罗锡文、赵春江、陈学庚等院士共同围绕智能农机装备发展以及未来农业的前沿问题展开研讨。

我国历来重视农业农机发展,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8年聚焦“三农”,今年把农机装备自主研制和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制造作为重点关注之一,国家“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加强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的研发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指出,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高级形式,无人农场是智慧农业的一种生产方式,是实现智慧农业的重要途径。他认为,无人农场应具有耕种管收生产环境全覆盖、机库田间转移作业全自动、自动避障异况停车保安全、作物生产过程实时全监控、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全无人五个功能,依托生物技术、智能农机和信息技术三大技术支持,智能农机则应具有智能感知、自动导航、精准作业和智能管理四个功能。对于无人农场的推广,罗锡文表示需要有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地块要大,机耕道和排灌设施、卫星信号和网络信号要好。

人口增加和城镇化对食物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恶化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更大挑战,未来如何通过绿色发展提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产品商品率是农业当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绍忠看来,我国作为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适水农业发展是一种战略选择,是更高层面的节水战略。智慧高水效农业将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要挖掘作物潜力、田间潜力、系统潜力,以提高产量、效率和效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表示,表型组学研究正成为农业科研新的制高点。目前我国表型技术和表型设施建设主要依赖进口,还存在关键技术“黑盒子”、设施软硬件升级改造和服务、大型进口表型设施运营与维护、表型数据安全、多组学大数据种业应用与表型设备、自主研发的并行与融合等方面的问题。

会上,石河子大学、江苏大学和常州汉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完成合作协议签约。根据协议,来自石河子大学、江苏大学的陈学庚院士科研团队研发的五种适用于当季棉田的机械化残膜回收技术转让给常州汉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转让金额1000万元。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指出,地膜覆盖栽培为我国农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促进农民的增产增收、脱贫致富,但农田残膜治理工作的不彻底,也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留下隐患。目前我国棉田残膜治理存在的核心问题有收净率低、含杂率偏高、回收机械的使用可靠性差、回收残膜的资源化利用困难、缺少成熟的降解膜产品等问题。

未来农业比拼的是科技含量,谁执科技创新牛耳,谁就赢得现代农业产业化引擎。近年来,江苏大学推动学科快速交叉融合,形成较为成熟的农业装备创新链。2018-2020年突破行业关键技术36项,开发出17种高端装备,为解决我国农业装备行业共性技术缺失、高端农机装备依赖进口、智能农业装备弯道超车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我们以国家战略急需为导向,主动承担起农机装备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和推广应用的重大责任,努力成为我国农业装备与技术的战略策源地、创新发源地、人才输送地和国际交流中心,为我国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慧与方案,为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更大贡献。”江苏大学党委书记袁寿其表示。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2021年5月12日17版

文章链接:http://xh.xhby.net/pc/layout/202105/12/node_17.html#content_92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