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聚焦> 正文

人民网:坚持为农服务的初心 坚持为农业现代化服务的使命

发布时间:2019-05-31 浏览量:

编者按:教育国本,立德树人,高等教育尤其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2019年5月16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大会,为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勾画路线蓝图,亦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指明发力方向。为贯彻落实大会精神,人民网江苏频道与江苏省教育厅在全省抽选20所各类高校,联合推出视频栏目《江苏高校访谈录》。今天,我们推出对江苏大学党委书记袁寿其的专访,以下为访谈实录:

江苏大学党委书记袁寿其接受人民网专访

人民网:袁书记好,欢迎您做客人民访谈。很高兴在全省教育大会召开之后,就大会的精神落实,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话题采访您。

袁寿其:你好,大家好。

人民网:此次全省教育大会提出,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立德树人,德育为先,首先想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咱们江苏大学在德育方面都有哪些探索?

袁寿其:好的。大家知道,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利,江苏大学长期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的培养。大学生在学校少则3-4年,多则可能9-10年,是人生成长最关键的“拔节孕穗期”,所以对大学生这个时期如果说他学习、生活、思想的管理能够到位的话,他将来的成长成才就会发展的比较好。我们学校在学生德育工作方面,可以说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比如说我们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全省高校率先召开了4000人的大会,这在我们学校历史上可能还是第一次。1000名干部教师,3000多名学生,这样我们就把学校德育方面的理念要求第一时间直接宣传贯彻到师生当中。我们成立了像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思想政治研究院等等,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来加强这项工作。

再比如,我们学校在十年前就率先改革,把班主任改成学业导师制,要求副教授以上、博士以上的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都要去担任学业导师。像我本人也担任一个班的学业导师,已经毕业了两个班。学业导师有什么好处?因为学业导师都是学科带头人,学术水平高,可以说在学生的成长引导方面,说话是有分量的,学生容易信,我们的老师不但是在知识方面要引导,还要在各个方面去引导。

在这个基础上,教育部去年开始推出了“三全育人”这项工作,因为立德树人是高校根本任务,教育部评了两批“三全育人”的示范高校,两批总共25所,我们江苏大学也入围了“三全育人”的示范高校。今年5月份,我们还召开了“三全育人”工作推进会,也是4000人,这一次我们管理岗的教师也都一起来参加。为什么?因为“三全育人”大家知道,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每个过程、每个岗位都有育人的任务。这项工作可以说在我们学校有一个很好的氛围。像我们闫永胜教授的团队,他在研究生的培养方面思想政治工作先行,他们的学生每个人都奋发向上,成果出得很多,跟兄弟一流的高校比毫无逊色,甚至还更好。他的很多做法在我们学校在推广。

我们想这一次作为全国“三全育人”示范高校机会很好,我们希望通过我们两年的实践、两年的努力,能够探索出“江大模式”“江大方案”,能够在全国高校可以来借鉴来推广,我们也很有信心在这项工作上先行先试。

人民网:我们注意到,此次大会倡导高等院校要勇争一流,统筹考虑发展所需、自身所长,做到学校有特色,学科有特点,学生有特长。这就关系到学科建设和学生培养问题。想请您谈一谈江苏大学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面向未来有哪些规划和考虑?

袁寿其:好的,我们江苏大学大家知道前身是镇江农业机械学院,毛主席说“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为了贯彻这样一个指示精神专门成立的。我们在农业机械行业的人才培养方面,是培养了第一批本科生、第一批硕士、第一位博士和第一位博士后,(我们)是最早的,为我们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应该来说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们这么多年来坚持为农服务这样一个初心,为农业现代化服务这样一个使命,我们相继恢复了农业机械的专业招生,成立了农业工程装备学院和农业装备工程研究院。我们目前形成了“工中有农,以工支农”的特色。最近我们通过学科梳理,加强一流学科的建设,创建了世界一流农业工程学科,我们把每个学科方向都梳理出一个涉农的方向作为学科特区,同时我们还设立了我们国际农业工程学科的大学联盟。

第二个方面,我们的学生培养也是这样,这几年逐步探索形成卓越人才、精英人才、国际化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序列。我们是2010年全国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高校,这么多年来在卓越人才培养方面应该来说形成了我们的特色和亮点。我们原来是机械部的高校,跟全国的机械行业紧密相连,行业里头很多企业的负责人都是我们的校友,所以我们的学生培养能够到企业去,在实践中来提高他们的能力。另外像创新创业人才方面,我们创新创业的课程是国家的视频公开课,我们前年也拿到过国家的教育成果奖。像国际化人才,我们对于国外的出国访学、游学、留学我们又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我自己学科所在的研究生团队里有很多的留学生,留学生跟中国学生在一起开课题组的会,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应该来说对他们的成长都有很有好处。

人民网:教育国际化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经之路,我们也了解到,江苏大学在这方面已经开始了一些实践,袁书记能不能与我们分享一下目前都取得了哪些成效?

袁寿其:好的。江苏大学这几年综合实力、国际影响力不断地攀升,我觉得跟我们坚持“国字头”国际化战略是密切相关的,尤其是我们在国际化工作方面,把大力推进师生出国交流学习,大力推进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作为我们的重点。目前成效方面,我觉得在学科方面,我们有六个学科,工程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化学、农业科学等都进入了国际ESI排名的全球前1%,综合排名在国际上能到886位,在国内的高校我们到了51位,应该来说是非常的不错。

再比如,针对我们的大学生出国访学游学,我们专门成立了500万元的基金,支持学生考托福、雅思等出国类的考试,学生出国访学游学我们都有资助,学生出国去留学我们都有奖励。还有我们专门设立了基金,除了教师国家公派、江苏省公派以外,我们也有学校的公派计划,每年派一批教师出国交流。另外在外国留学生教育方面,我们通过多年建设,已经办成了11个全英文的本科专业,我们所有的硕士点、博士点都招收外国留学生,我们目前在校留学生规模达到了2162人,规模数列全国先进,江苏省第一。尤其是我们的生源国分布在110多个国家,“一带一路”上国家的留学生还是比较多的。我自己的一个留学博士,上午答辩我觉得还是比较满意的,是加纳来的一个博士,他三年时间发表了好几篇高水平的文章,应该来说得到了我们评委的一致好评。我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教育上已经有了很好的声誉。

江苏大学也是全国首批27所通过教育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的高校,应该来说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那么通过这样一个国际化的推进工作,我们在科学研究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像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我们这几年年年都有。再比如科技部的国际联合中心,我们已经建成了两个,一个是健康机构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还有一个流体工程节能技术国际联合中心,这都是科技部批的。我想这些工作对于我们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研究型大学来说,可以说一个很大的推进作用。

人民网:高校是创新的源头,如何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大市场,是弥足重要的课题,在这方面袁书记您怎么看?

袁寿其:我觉得现在高校科技成果很多,每年的国家奖省奖成果很多,论文专利也很多,但是有不少的成果可能还没有很好的转化为生产力,这些我认为主要是在我们高校的科技体制管理方面可能还不够。跟老师们的导向,导向成获奖、导向成专利论文,而不是导向成成果转化有关。我们比较早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所以我们在职称的评审,在绩效的奖励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老师能够成果转化的一些举措,就比如说我们这几年横向课题主要是成果转移转化,100万元以上的横向课题,我们就视同国家级的课题,50万元视同省级的,在职称评审中给予认可。

这样一来的话,老师们成果转移转化积极性大大的提高。再比如说,我们通过专利、知识产权这样一个核心纽带来推进转移转化的工作。我们学校的知识产权工作在2015、2016年的时候,在全国高校排到了前十位,2018年我们的PCT专利、国际PCT专利在国际上排到了410位,在国内高校排到了第7位。我们去年农机装备学院李耀明教授的一个联合收割机方面的专利获得了中国专利金奖,专利金奖在农机行业我们这是第一个,他主要突破了技术的关键,尤其是把专利转移到了江苏沃得(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公司能够真正地把它转移成了产品。高端联合收割机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外资的产品,所以通过这样一个转化以后,成效从过去的外资产品80%现在缩减到20%,可以说对我们高端农机产品的转型升级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所以我们学校也是给予重奖。

再举一个例子,一般来说,全国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率在10%左右,我们流体机械学科专业的成果转移转化达到了60~70%。因为它很多的项目开始的时候就是来自企业、跟企业共同研发的,在研发过程中也不断地改进,所以这个成果一出来,企业很快就会推广应用。所以我认为高校将来的发展方向要进一步的加强转移转化成果,就是要鼓励老师们能够走入企业,走入社会,能够共同跟企业来设立一些课题,实现产学研转移转化。这两年我们跟江苏省农科院,跟中国农机化研究院,还有相关的中国一拖等相关企业,我们建立了研究生分院。我们希望老师带着研究生到这些龙头行业和龙头企业去能够进行产学研的攻关,进行产学研的人培养,我们相信通过这些举措,将来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一定会起到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

人民网:再次感谢袁书记做客人民访谈,与我们分享江苏大学在德育工作,尤其是推进教育国际化、产学研融合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再见。

文章来源:人民网2019年5月31日

文章链接:http://js.people.com.cn/n2/2019/0531/c360307-32996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