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聚焦> 正文

中国科学报:小楼创业史

发布时间:2019-03-27 浏览量:

                                      曾经的流体楼

“每当看到夜晚的小楼灯火通明,思绪就会回到多年前,排灌机械团队上下齐心谋发展、搞建设的那段岁月。”在江苏大学主教学楼——三江楼右前侧,两栋小楼掩映在茂盛的梧桐树间。小楼名副其实,一栋两层,另一栋三层,走进小楼,颇带时代气息的水磨石地板、鹅黄色木桌椅诉说着历史。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该校的排灌机械团队用积攒的科研经费修建了这两栋小楼。一栋修建于1983年,花费23万元,另一栋修建于1995年,花费55万元。在那个年代,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与教育经费严重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拔地而起的两栋小楼,记录下的是一代科研工作者催人奋进的创业史。

源于使命担当

说到小楼,离不开追溯江苏大学流体机械学科的“前世今生”。

1959年,时值三年自然灾害,粮食产量严重下降。为解决我国农业旱涝保收的问题,著名排灌机械专家戴桂蕊多次调查全国排灌机械生产和使用情况,向原国家科委和原农业机械部递交报告,建议成立排灌机械的研究机构和相关专业。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的聂荣臻亲自批示、原农业机械部实施,在吉林工业大学试办排灌机械专业,建立排灌机械研究室。

得知排灌机械专业和研究室可能南下的消息,时任镇江农机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陈云阁求贤若渴,立刻亲自带队到长春向戴桂蕊伸出了“橄榄枝”。

1963年,原农业机械部决定将吉林工业大学排灌机械专业及排灌机械研究室成建制转入镇江农机学院。戴桂蕊带领一干专家人才,包括教师、科研人员、六级以上工人和一个班的学生等100余人迁到镇江。

学校发展初期,基建经费十分有限。“当时,办公用房非常紧张,全校所有行政机关都挤在一栋小小的三层楼里,卫生所也曾在楼里‘安过家’,真正是‘一楼多用’。”原排灌机械研究室负责人金树德回忆,“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学校毅然腾出行政楼的第三层供排灌机械研究室独立使用。”

由此,镇江农机学院艰苦奋斗的创业序幕徐徐拉开。

创业之路,苦中作乐

20世纪70年代,北方上百个城市缺水情况严重,农业耗水量很大,研究室再一次看到发展机遇,时值水利部等八部委发文开展节水灌溉技术研究,在国家水利部门的支持下,在镇江农机学院成立了全国联合设计组,开始节水灌溉技术研究。

创业的日子总是难忘。当时的联合设计组集中了各省市20多个工程师代表,在校园的稻田中做喷灌试验。风速是一项影响试验参数精度的重要因素,镇江地区只有凌晨1点左右的风速才满足试验要求。因此,夜晚寂静的校园里,领导干部带头,老师们、工程师们每人配齐一件雨衣、一双雨靴,待在办公室静待适宜的时机,一到点便冲进农田争分夺秒地开展试验。

经过一年多研究,联合设计组在1978年研制成功中国的PY1喷头系列,并在当年获得全国机械工业科学大会奖。基于喷头研究取得的重大突破,全国200多家工厂纷纷前来领取图纸。当时校园里,车马多是奔着排灌机械研究室而来。

在节水灌溉领域的全国领先地位,进一步扩大了研究所的影响力和知名度。1981年,研究室获批扩大为研究所,编制从35人增至50人。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结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研究所又迎来第三次发展机遇。当时农村只有适合大面积灌溉的排灌设备,不再符合包产到户的个体需求。《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报道,讲述了石家庄一名妇女背着孩子跑到沈阳水泵厂购买家用水泵的故事,这给他们新的启发。他们将全国重要工厂的技术人员集中到学校,开发研制小型潜水电泵和微型泵,设计的系列产品很快投放到市场,深受农民欢迎。

至此,研究所归口的节水灌溉和潜水电泵两个研究方向一炮打响,成为全国知名的研究中心。

在传承中阔步前行

研究所发展规模逐步扩大,办公面积捉襟见肘。上世纪80年代初,研究所决定在原行政楼的西南侧修建办公场所,从结余的科研经费中拿出了23万元。历时一年多建设,1983年,100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建成,这也成为当时校园里最豪华的楼栋。

名为“排灌楼”,实际上,学校的重要会议都集中在小楼二楼的会议室召开。小楼的办公室布局也是精心安排,研究所领导班子以身作则,南面办公室都作为科研人员办公室,北面办公室才留作领导办公室。工作之外,小楼的业余生活也同样鲜活,逢年过节教师家庭聚会、新教师结婚新房过渡……互相扶持、彼此照应让这个团队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除了改善办公场所,实验室建设也是研究所自给自足。搭建大泵研究试验台的20多吨钢材原料在计划经济时期非常紧缺,研究所在提供技术服务时,便收取企业的部分钢材指标为酬劳,一点点积攒起来所有的钢材原料。试验台全部自行设计、加工和安装,最终将试验台装配成功并达到国家标准。

20世纪90年代初,江苏大学在排灌机械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了流体工程中心,下设流体机械、排灌机械、环境工程、质量工艺四个研究方向的研究所。1995年,发展最为迅速的流体机械研究所花费55万元建成一栋大约1500平方米的三层小楼,作为流体所新研究基地。

漫漫六十载,在几代人不懈努力下,由排灌机械研究室发展而来的江苏大学流体机械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研究中心,拥有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流体机械及工程试验条件和设备,在全国同类学科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9-03-27 第6版 人文)

文章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9/3/344661.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