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聚焦> 正文

中国科学报:改变,从大咖讲座开始

发布时间:2018-10-30 浏览量:

■通讯员 吴奕 本报记者 温才妃

“这项工作具有高度的原创性,有力推动了声拓扑绝缘体的实际应用,并有望引发电子与光拓扑绝缘体领域更多的思考。”日前,三位国际评审专家意见统一并高度评价了夏建平的研究工作,一致推荐其在国际顶级期刊《先进材料》上发表。这位江苏大学理学院研三学生,今年已经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两篇SCI一区论文,一篇关于声拓扑绝缘体,另一篇关于声学超表面。

近年来,由于在消声降噪、单向传输及声通信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广阔应用前景,声拓扑绝缘体迅速成为了声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夏建平的研究工作首次提出了可编程声拓扑绝缘体的概念,更基于可编程拓扑绝缘体实验,验证了功能可反转的声逻辑器件。这项工作所实现的可编程拓扑绝缘体的可重构性和自动化控制等特性,有望促进其在集成电路、量子计算及智能材料等领域的应用。“也许,寻找声拓扑绝缘体真正应用的时候已经到了。”一位评审专家给出了这样的意见。

来源于一次“蹭会”

本科时期发表三篇SCI论文,本科毕业已达到博士毕业要求……夏建平是江苏大学知名的学生科研明星。从大学二年级起,他加入理学院青年教师孙宏祥的课题组,开始接触声学超材料研究,从此开始了科研创新的奔跑。

可编程遇上声拓扑绝缘体的创意,来源于夏建平的一次“蹭会”。

2017年5月,江苏大学计算机学院邀请电磁超材料领域知名专家、东南大学教授崔铁军来校讲座。犹如一块引力强大的磁石,大咖的讲座吸引了孙宏祥团队所有师生现场聆听,并与其开展了热烈的交流。“听讲座的前一晚,我正在看可编程工作的文献,崔老师的研究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回来的路上,夏建平就兴致勃勃地和孙宏祥讨论,能不能把可编程和声拓扑绝缘体两个概念巧妙结合,实现在声拓扑绝缘体研究领域的“弯道超车”?基于对声拓扑绝缘体研究热点的把握,孙宏祥意识到,引入了可编程概念相当于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他同意并支持团队勇敢尝试。

是偶然也是天成

可编程遇上声拓扑绝缘体,这样的结合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天成。孙宏祥团队长期从事声学超材料、超表面研究,积累了扎实的技术功底,具体包括实验经验、编程经验、机械加工经验等。“实验见长、工科特色是我们的优势,基于前面的研究基础,我们对打好这个‘擦边球’有信心。”孙宏祥说。

此前购买的声学检测实验系统立刻派上了大用场,夏建平和团队成员一起摸索,搭建实验平台,设计实验、调整方案、开发软硬件系统……整整花了一年多时间终于在实验上实现了可编程拓扑绝缘体。团队每个成员全身心地投入,周末、假期都自觉到工作室工作。夏建平也感叹,这是一项很消耗时间的工作,“需要每一位成员静下心、沉住气,愿意去付出、愿意去花时间”。而后,数据整理、撰写论文、修改并发表,一切也显得水到渠成。

声拓扑绝缘体研究展露身手,此前的超材料研究厚积薄发,高水平论文的连续发表,为夏建平的科研生涯又增添了光彩的一笔。本科学习物理师范专业,原本计划当一名中学教师的夏建平,如今找到了更适合也更能发挥自己能量的一条道路,他正在申请前往声学研究的国际名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回首自己并不漫长的科研路,夏建平特别感谢团队的力量让他在研究路上从不觉得孤单。至于自身,他说:“用百倍的努力做好一切准备,待到灵光闪现时,以充沛的激情投身进去。”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2018年10月30日第8版

文章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8/10/340388.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