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聚焦> 正文

江苏经济报:江苏流体技研所成果转化率超八成

发布时间:2017-11-14 浏览量:

本报讯(经济报记者 侯力明 通讯员 吴 奕)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流体工程装备是一个国家技术经济实力和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11月12日,由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镇江新区管委会、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17中国(镇江)先进流体工程装备技术转移大会”在江苏大学举行。本次大会聚集了中外行业主流研究院所和企业,通过主题报告、技术推介、成果发布和技术交流等多种形式,打造成为业界寻找项目、成果对接、项目合作、探讨产业发展模式的服务新平台。

据江苏大学党委书记、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流体工程装备技术研究所所长袁寿其介绍,流体工程装备现已广泛应用于水利、石化、电力、市政、环保、航空航天、国防、冶金、矿山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可以说,凡是有液体流动的地方,几乎都有流体装备在工作。在《国务院关于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明确的若干重点领域中,大型成套装备涉及很多流体工程装备产业关键产品和关键技术,因此我国的流体工程装备制造业任重道远,发展前景广阔。

记者了解到,依托江苏大学国家水泵工程及系统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流体工程装备技术研究所,在我国该领域的创新研发和成果转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江苏大学流体中心主任、流体研究院院长袁建平告诉记者,该校在流体机械领域已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 项,其中“高效离心泵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和“新型低能耗多功能节水灌溉装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连获2014年、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令人振奋的是,历年来的科研成果,80%以上已成功转化为生产力——研究所已与国内外1000多家企业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开发新产品400余种,在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国内外重大工程上广泛应用。譬如应用多工况设计技术成功开发了核电上充泵、余热排出泵模型;研制的大型烟气脱硫吸收塔循环泵成功应用于云南滇东等火电厂;自主研制的大型海水淡化用高压泵应用于六横万吨级示范工程;研制的轴(混)流泵模型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上的应用超过70%,“我们技术提供的效率已经比国外高出2%,过去大型工程泵站项目被国外技术垄断,现在连德国KSB公司和日本日立公司也是采用我们的技术参与南水北调工程而中的标。” 袁建平自豪地说。

在国防军工领域,该研究所也大展拳脚,不仅将高效离心泵技术应用在航母舰只,还研发出了用于某型导弹冷却系统核心的磁力泵,在性能和可靠性等方面,完全替代了从乌克兰进口的产品。军工产品可靠性非常重要,为此研究所曾将采用了F50石墨新材料的模型泵,在学校恒温实验室按照野外严苛条件,连续8400小时不间断实验,在8000-10000r/min高转速下,没有一滴液体泄漏。

在助力地方产业升级上该研究所也不遗余力。目前江苏规模以上泵企业约500家,年营业收入约430亿元,与江大合作开发的产品与技术市场占有率达到了70%。袁寿其表示,研究所将继续促进创新链、资本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引领流体工程装备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吸引海内外创新科研成果在江苏省转化落地,促进江苏乃至全国流体工程装备行业的高速发展。

文章来源:《江苏经济报》2017年11月14日头版头条

文章链接:http://jsjjb.xhby.net/mp2/pc/c/201711/14/c402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