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聚焦> 正文

江苏教育报: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云亭之路”

发布时间:2017-03-31 浏览量:

江苏大学作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之一,通过与江阴市云亭街道共建培养基地,主动对接中小企业区域产业集群,走出了一条——

  ■本报通讯员 吴奕 张明平

   “把普通的材料做成一台精妙的产品,这个过程是梦幻的。”近日,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1301班学生赵建阳正忙着毕业课题设计,他的课题名称为“3150KN大型卧式废钢打包机主机结构与液压系统设计”,课题的思路来自于江阴市天福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研发的重型打包机。不仅如此,指导他完成课题的也是来自企业的工程师和学院的专业教师。

   去年下半年,赵建阳和自己的5名卓越班同学在江阴市云亭街道进行了为期25周的企业联合培养。没有选择无锡锡柴、昆山好孩子等知名企业,而是走进了这座中小企业聚集的江南小镇,学生们有自己的考虑,“在多家企业轮转,亲密接触完全不同的生产环境和工程实际,这种经历在大中型企业是没法获得的。”卓越班学生何金露说。

   据介绍,自2014年以来,该校已有25名“卓越计划”学生先后走进云亭街道的7家民营企业实习,江苏大学“卓越计划”逐渐走出了一条面向中小企业区域产业集群、校政企三方协同育人的“云亭之路”。

   “按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相关要求,卓越班学生要在企业完成累计一年时间的工程实践联合培养。但这对地方高校来说也成了一种负担,原因就是给卓越班学生找实习企业难,找个能主动承担联合培养任务的企业更难,要想找个企业维持长期合作关系,那是难上加难!”江苏大学卓越学院常务副院长冯军说,高校和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诉求不对称,联合培养过程中企业投入较大等造成企业参与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的态度不积极,“行业企业不热情,高校只能剃头挑子一头热,这是地方高校实施‘卓越计划’的最大现实阻力”。

   在江苏大学机械学院“卓越计划”教研室主任王宏宇看来,该校的卓越班学生能走进云亭是偶然,也是必然。2013年9月,作为江苏省第六批科技镇长团成员,王宏宇来到江阴市云亭街道挂职党工委副书记,协管科技、人才工作。调研中他发现,江阴90%以上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仅云亭街道就有中小企业400余家,其中产值千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近90家,已形成了以机械制造为特色的区域产业集群。与此同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才却不到企业用工人员的1/10,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云亭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瓶颈。因此,云亭街道也把引进人才作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高校的责任是培养人才,基层政府的重点是为区域产业集群企业招揽优秀人才,这两个主体志同道合。”由此,江苏大学“卓越计划”开始了从校企深度合作走向政校企三方协同育人的探索。2014年,江苏大学与江阴云亭街道签署共建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协议,街道为卓越班学生提供实习补贴、优惠政策,柳工无锡路面机械有限公司、江阴市科安传动有限公司等6家重点骨干企业组成“企业联盟”参与联合培养。

   根据协议,江苏大学、云亭街道和相关企业共同制定了卓越生培养方案,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全程参与“以学生为中心”的联合培养工作。“在装配车间,从一根螺栓、一个螺母做起,到熟悉拼装一台高压开关,在技术部从实体建模到二维图纸修改,我们的学习不再是纸上谈兵。”该校2015届学生李平说,在“企业联盟”里轮转了10个月,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两年前,一个名叫符章勇的学生在联合培养期间自发给公司建立了标准件库,杂乱无章的库存变得一目了然,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卓越班学生确实有卓越的品质。”江苏云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三年参与企业联合培养,公司董事长吴建春对“卓越计划”情有独钟。原本他也为留不住学生而苦恼,担心企业做的是“赔本买卖”,但以“卓越基地”为起点,一直很难招到本科生的云峰公司仅2015年上半年就招到了5名大学生,2016年又成功签约卓越班学生王玉倩,进一步坚定了他对“卓越计划”的支持。

  “高校和基层政府都处于人才的供给侧,立足于我国中小企业实际和区域产业集群现实,政、校、企三方协同,发挥了1+1+1>3的作用,这样的尝试对地方高校推进‘卓越计划’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江苏大学副校长、著名中小企业研究专家梅强教授说。

  相关链接:http://www.jsenews.com/news/gx/201703/t20170331_3878628.shtml

  文章来源:《江苏教育报》2017年3月31日2版